close

 




★影響基礎代謝率的相關因素:


1.  身體表面積(體型):瘦長的基礎代謝率高;肥胖則反之。


2.  年齡:成年後每十年基礎代謝率下降2%。


3.  性別:女性比男性低6~10%。


4.  體溫:每升高1度C,基礎代謝率上升13%。


5.  內分泌: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就好比催化劑,會加速身體新陳代謝;所以,如果罹患嚴重的甲狀腺毒症,分泌太多甲狀腺素,基礎代謝率會加倍。而腎上腺素也會增加基礎代謝率,垂體前葉 (anteriorpituitary)也會直接透過促甲狀腺荷爾蒙(thyrotropic hormone)影響基礎代謝率。


6.  睡眠:睡覺的時候,基礎代謝率會比平時醒著的時候降低10%。


7.  飲食習慣:


l   節食會使身體為了維持長時間處於挨餓的狀態下,因而降低了基礎代謝率。


l   由於消化食物需要能量,所以攝取食物會刺激新陳代謝,平常攝取各類食物混合的餐食,每天的新陳代謝會增加50-150卡,且飯後會有體溫略高現象,亦有幫助提升基礎代謝率。


8.  肌肉組織的數量:肌肉組織的量多,基礎代謝率就高,因此絕對不能減到瘦肉組織;從事肌肉運動,會加速新陳代謝,而從事劇烈運動時,新陳代謝會增加達16倍之多。


9.  體外(環境)氣溫:置身於冷空氣中,身體會增加基礎代謝率,以便製造額外的熱度以供應體溫所需;而長時間暴露於高溫之下,則會導致基礎代謝率逐漸降低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玄理 的頭像
    玄理

    崑山派玄理行醫

    玄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